画册专题

画册专题

上海画册印刷公司为您提供画册印刷咨询,画册印刷案例,画册印刷规格及报价,让您实时了解画册印刷的最新规格及报价,并提供画册印刷时的注意事项印刷出让您满意的画册印刷产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画册专题 > 正文

画册印刷工艺介绍

吉印通 2023-06-15 06:22 161

城市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为例

  

xuanhua1.jpg

王曙光 马莹祎 钟京[1]

  “尝遍宣化葡萄鲜,嫩香似乳滴翠甘;凉秋塞外悲角远,梦尽风霜八十年。”——曹禺为“第一届宣化葡萄节”题诗

  北京大学农业文化遗产考察组于2017年* 月底抵达张家口市宣化区春光乡,正是酷暑难耐的时节,关外的炎炎烈日将人炙烤得口干舌燥,使我们在现代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感受到了古人“日高人渴漫思茶”的心情,只想寻一处阴凉。而推开当地村民的家门,却放佛进入了隐藏在寻常巷陌中的另一个诗意世界:结构精巧的葡萄架支起了碧绿的葡萄藤,一片绿荫完全遮住了烈日,整个院落一片阴凉,与门外的燥热形成了鲜明对比。跟着主人深入小院,移步换景之间所见皆是葡萄架下种植的瓜果蔬菜,一派田园牧歌式的景象。在凉亭中歇下,尝几颗主人刚摘下的牛奶葡萄,亲身体会“嫩香似乳滴翠甘”的回味无穷,这滋味如同盛夏里的一泓清泉。这里的村民在城市里延续传统农业文化,葡萄园皆在房前屋后,颇有些大隐隐于市的味道。走进这样一个小院,城市的喧嚣再与你无关;在这里,传统农业文化是如此亲切而鲜活。

  宣化素有“京西第一府”之称,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市辖区,地处北京西北、燕山山脉腹地,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的交汇处,是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地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宣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葡萄农业文化。201* 年* 月29日,在日本召开的“第四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经过200多名与会专家和代表的无记名投票,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被吉印通 国粮农组织正式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也是全球第一个以“城市农业文化遗产”命名的传统农业系统。

  

  xuanhua2.jpg

  一、上谷故郡,宣德化民:宣化人文历史概述

  宣化历史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距宣化西南* 0公里处,有泥河湾旧石器遗址,经考古证实,20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生存。而根据文献记载,发生在上古时代黄帝、炎帝、蚩尤不同民族部落之间的阪泉大战、琢鹿大战的古战场距宣化不过几十公里。宣化城附近发现的刘家窖、王河湾、水泉、龙门、赵川、关子口、西望山、李大人庄、小白杨等仰韶、龙山新石器文化遗址表明,约* 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同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宣化古城,历史悠久,建城史约为2* 00多年。宣化夏商时属古幽州,秦朝时,属三十六郡之一的上谷郡,从汉代开始,宣化历为州、府、郡、县的治所。唐代置武州,辽为归化州,元为宣德府,而到明朝,宣化成为长城九边重镇之首,称宣府镇,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多次亲征北方蒙古部族,都曾在城内谷王府驻跸;清朝设置宣化府,寓有“宣扬朝廷德政,感化黎民百姓”之意。清圣祖康熙七次征西、北巡均路经宣化;清高宗乾隆九次出塞也多在宣化驻跸,并到演武厅检阅军队。而乾隆皇帝九次出巡均在宣化驻跸,并亲笔御书“神京屏翰”大匾,至今仍悬挂于城内镇朔楼上。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天津、进逼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出走,路经宣化,在上谷公所驻跸三日,并向全国发布政令。

  悠久的建城史在这方神奇的土地上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古城文化、葡萄文化、工商文化、边塞文化、宗教文化、军旅文化等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交相辉映。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为宣化留下了众多文物遗存。历史上,城墙上设有七个城门,城内建有七十二座庙和七十二座桥。而在今天,全区拥有宣化古城、下八里辽代壁画墓群、时恩寺、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拥有砖雕五龙壁、立化寺塔、直隶省立第十六中学礼堂、天主教堂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处。2010年,宣化区入选河北省十大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全省* 0张极具河北特色的文化形象名片之一。2012年,宣化古城又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

  

xuanhua* .jpg

  二、千年溯源、叶茂根深:宣化葡萄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特点及价值

  1、宣化葡萄历史溯源

  据《史记》、《酉阳杂俎》记载,葡萄引进中国始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已经超过两千年。但是何时引进到宣化,宣化葡萄又何时成名,是我们探究的重点。经考证,宣化葡萄最早的引进栽培时间,应为唐代僖宗年间(公元* 7* -* 90年)。僖宗年间设雄武军,始建武州城(今宣化城),雄武军刺史刘怦是宣化葡萄的最早引进者和栽培者,而太原节度使李克用曾拟在武洲建沙陀国,为宣化葡萄早期发展也做出过贡献。据考证,宣化葡萄的最早种植地正是在弥陀寺(今城内师范学校西北角处)。据《宣化府志·典祀志》记载,弥陀寺为镇城第一古刹,重建在元代,始建年代应为唐朝晚期。弥陀寺位于宣化城北部,这里地势平整,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柳川河水可为常年灌溉之用,是葡萄种植生长的最佳地域。至今,品质上乘的宣化白牛奶葡萄出产地仍在这一地段。

  而在辽金时期,宣化葡萄已经初具规模,很多考古发现都直接或间接地佐证了这一点。契丹王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07年登基建立大辽国。辽改武州为归化州,宣化为归化州治所。契丹王阿保机接纳丞相韩德光谏言,大量起用汉人治理国家,使得唐代的许多规制延续到辽代。其中唐人刘怦、李克用在武州实施的“垦田、种园”、“自负林果、扶育百姓”的安邦利民之策,得到充分利用和进一步发展。这时,宣化葡萄已不再居限在寺庙内和军营中栽培,逐步地在一些大户人家和水土较好的大北街、庙底街、观后街等农户家中栽种,其果实多为达官显贵、军政要员、富豪商贾所享用。据考证,辽代圣宗皇帝耶律隆绪为其母肖氏圣天皇后建造的行宫,位于宣化城庙底街处。皇后特别喜爱牛奶葡萄,曾征地* 0余亩,辟为“皇家葡萄园”,招募僧侣人员,专事白牛奶葡萄种植,以供皇室享用。后人又称皇家葡萄园为“白果园”。至今,白果园内的数十架牛奶葡萄,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仍为宣化白牛奶葡萄基地之一。

  辽金时期的宣化葡萄在不少出土文物中也得到体现:199* 年,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宣化区文保所吉印通 发掘的“下八里辽代壁画墓群”(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列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墓主人张世卿、张世本、张文藻、张匡正的祭品中都存有已干枯的葡萄和核桃、栗子等。这说明,在辽代宣化葡萄已被“张家世族”所享用,而且作为祭品,供奉先人,埋藏墓中,为我们考察宣化葡萄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另外,199* 年宣化县水泉乡石峰村曾发现过一座金代壁画墓,虽然墓主人不确定,但墓室结构为金代无疑,其内墓壁上画有彩色葡萄枝叶,足以证明在辽金时期宣化葡萄的种植已相当普遍了。

  明清两代是宣化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而宣化葡萄也闻名于世。明太祖朱元璋沿长城设九镇,宣府镇为“长城九镇之一”;又封其十九子朱橞为谷王,就藩宣府,兴建谷王府,展筑宣化城,开辟葡萄园,建成直达蒙俄的“张库大道”。清朝康熙三十二年设宣化府,辖一厅、三州、七县,宣化也成为我国北方军事重镇和商品集散地。这时的宣化葡萄不仅能够满足当地的需求,而且还纳入朝廷贡品,剩余部分则通过“张库大道”,远销呼和浩特和乌兰巴托地区。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直逼京、津地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从北京仓皇出逃,于当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抵达宣化,下榻在上谷公所。七月二十九日冒雨在演武厅检阅清兵。八月一日巡视大北街、观后街的葡萄园。在宣期间,慈禧和光绪品尝白牛奶葡萄后,赞其为果中佳品,朝廷必备。从此,每年中秋佳节,宣化知府王守坤,必精心挑选优质白牛奶葡萄,向朝廷进贡。

  1909年9月(宣统元年),京、张铁路通车后,宣化葡萄畅销京、津等地。同年,清廷政府选送宣化白牛奶葡萄,参加在巴拿马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获得“荣誉产品奖”。这是宣化葡萄首次获国际大奖的殊荣。从此,宣化葡萄声名大振,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除销往国内各地外,还开始向英国和港澳地区出口。同时,也极大地刺激了果农种植葡萄的积极性,使宣化葡萄得以迅速发展。民国初年,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 00多亩、* 1* 0余架,年产量达到* * 万公斤。

  到新中国成立后,宣化葡萄品种和产量又创新高,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扶持果农种植葡萄。据1997年版《宣化区志》载,19* 2年宣化葡萄种植面积为17* * 亩,* * 22架,年产量200万公斤;19* * 年至19* * 年由于宣化地质学院、炮兵学院兴建校舍,驻军修建营房,共占用葡萄园地* 00亩,挖毁葡萄1* 00余架;之后连年补栽,到1977年又增至1* 9* 亩,7* * 9架;19* * 年,春光乡在草帽山和教场街新开辟了两处葡萄基地。后来,又在王河湾、宋家庄、陈家庄、下八里等村镇扩植葡萄,到2000年全区种植面积已达到29* 0亩,7* 71架。

  19* * 年9月,张家口市宣化区人民政府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宣化葡萄节”,开创了“葡萄文化”的先河。节日期间,以葡萄为媒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邀请各界知名人士,品尝葡萄美味,感受古城文化,洽谈建设项目,带动经济发展。使葡萄产业赋予了浓郁的文化内涵。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宣化宾馆和惠友饭店厨师以葡萄为主料烹制的 “葡萄宴”,令宾客叫绝。著名歌唱家李谷一的精彩演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邢质斌在葡萄架下的座谈、采访,戏剧大师曹禺为宣化葡萄挥毫泼墨,赋诗题赞。后来,又相继举办了几届宣化葡萄节,宣化葡萄已经成为宣化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

  2、宣化葡萄品种与特点

  宣化葡萄的传统品种主要有白牛奶葡萄、龙眼、玫瑰香、血灌子等。19* * 年又从国外引进巨峰、先锋、井川、风皇11、风皇12、汤姆森一号、红香蕉、新玫瑰、红鸡心、超康灵等优良品种。目前,宣化葡萄已有* 0余种,其中最具特色,享誉中外的仍属白牛奶葡萄。

  白牛奶葡萄,又称白葡萄,已有千余年的栽培历史,宣化名优特产品。种植面积占葡萄总面积的* 0%以上。其特点为果穗呈圆锥形,果穗大,一般重* * * -* 20克,最大穗可达1* * 0克;果粒大,呈长椭圆形,如牛之奶头,平均粒重7. * 克,皮肉黄绿色,质脆而多汁,可以剥皮、切片。素有“刀切牛奶不流汁”的美誉。果质细腻,晶莹剔透,酣甜可口,酸糖比适中,多食不厌。该产品属中晚熟品种,生长期1* * 天。在宣化采摘期为中秋节前后,故为节日馈赠佳品。

  宣化葡萄并不仅仅停留在历史文献中,而是继续活跃在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2007 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了对宣化牛奶葡萄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宣化牛奶葡萄由土特产变成了“国宝”。“地理标志产品”的成功申报,刷新了张家口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历史记录,从此结束了宣化葡萄有“品”无“牌”的历史。宣化牛奶葡萄,200* 年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是“河北省著名商标”,连续三届被评为“河北省重点推荐产品奖”;2009 年荣获农业部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奖”; 2010 年,在全国1* 22 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宣化牛奶葡萄脱颖而出,再次荣获“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奖”;2011 年荣获“中国消费者最喜爱的100 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2012 年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奖”;201* 年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

  宣化葡萄得以入选全球农业遗产,还有诸多独特之处:

  1.“古”,栽培技艺古老,栽培历史悠久。相传,宣化牛奶葡萄,是由2100多年前的西汉张骞从西域引入。现存历史资料记载,其栽培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 00多年。但据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曹幸穗考证,宣化牛奶葡萄栽培历史,应该在1* 00-1900年之间。1000多年前的辽金时期,牛奶葡萄逐渐由皇宫和寺庙引入寻常百姓家,宣化下八里辽墓中,就发现了距今1000多年的干葡萄枝、葡萄酒。号称“天下第一老藤”的一棵葡萄树,已有* 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宣化牛奶葡萄种植更加广泛,为皇家贡品。

  2.“唯”,唯一在城市中种植的葡萄园。世界上大部分葡萄,都是种植在田野里,远离城市,唯有宣化葡萄种在城市里。主要集中在宣化城市北部的观后、大北、庙底等城中村,可以说是“一座古城,半城葡萄”。它是世界上唯一发源于城市之中,由城市向城郊发展的农业系统。葡萄栽培于百姓的庭院中,与城市中的传统民居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城市文明与农业文明,共存共荣。城内外现有葡萄1* 70亩,葡萄种植生产与农户日常生活融入到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庭院经济。

  * .“特”,漏斗架栽培,加式独特。漏斗架,又叫“莲花架”。世界上的葡萄栽培,大都是采用排架,唯有宣化采用漏斗架,属于全球唯一。而这种独特的栽培方式已传承了1* 00-1900年。现有的葡萄,都是百年以上的老藤,其架式结构非常独特,将20-* 0棵葡萄集中种植在一个* -10平方米的圆坑内,在葡萄树周围搭架子,葡萄藤从中间向四周攀爬,向外呈圆形倾斜辐射,形成中空的漏斗形,架形美观,防风、透风,聚水、聚光、聚肥作用好,产量高,稳产性好。

  * .“多”,生物多样性丰富。为自给自足,农户充分利用葡萄架下的空间和土地,种植苹果、枣树、杏树等经济树种,蔬菜、部分农作物以及花卉等,形成了“空中挂着葡萄、中间长满瓜果、地面蔬菜鲜花”的多层次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也营造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立体景观。

  * .“优”,葡萄品质优良。宣化牛奶葡萄,是上乘的西域品种与独特的本地环境相适应,经过先民们千余年培育的优质葡萄品种。宣化地处阴山山间盆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柳川河、洋河环绕城郭;与法国波尔多同处北纬* 1度,是全球葡萄种植黄金地带,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左右,适宜的雨量、充足的光照和明显的昼夜温差,让宣化牛奶葡萄具有“果实大似牛乳”、“皮薄肉厚”、“酸甜适中适口”、“刀切不流汁液”等显著特点,是我国最佳鲜食葡萄品种之一。

  * .“融”,葡萄文化与佛教文化相融。相传葡萄的引进与佛教有关,僧人们都想在菩提树下、莲花座上参禅悟道,但寒冷的北方无法种植菩提树,于是有和尚将葡萄种于寺庙之中,采用圆锥形的漏斗架,让其生长成“莲花”状,满足潜心修佛、追求功德圆满的心愿。所以,1* 00多年前的唐朝时,宣化牛奶葡萄只在规格较高的寺庙中种植,后来才扩散到大户人家、寻常百姓家,当时,人们称葡萄为“圣果”、“仙果”。宣化葡萄之所以能千年传承,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宣化人民对葡萄的热爱、呵护。宣化城早有“七十二桥、七十二庙”之说。据考证,宣化在清代以前实有寺庙10* 处,早期葡萄多在寺庙内种植,桥多是因为需要引柳川河的水来灌溉葡萄,因此宣化城内有水则有桥,有庙则有葡萄。今天,我们还能从全国百座大清真寺之一,与北京牛街清真寺、包头大清真寺合称为北方三大清真寺的宣化南清真寺中,欣赏到精美的葡萄砖雕。如今宣化许多老姓家中,墙壁彩绘、窗花、版画也多用葡萄图案。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在游历这座古城时,写下对葡萄的赞美之词,可以说,葡萄已经成为宣化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7.“赏”,极具观赏性。俯瞰连片的葡萄架,犹如朵朵盛开的大莲花,又像一把把倒置的绿伞;行走在葡萄架下,小径曲折蜿蜒,身旁花红果香,景致可与南国小桥流水媲美,观赏性极高,是人们纳凉、休闲的好去处,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巨大潜力。宣化城内有很多关于葡萄的传说,如白葡萄王的传说,萧太后和葡萄的传说,闯王与葡萄宴等,举不胜举。明末,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路过宣化时,正值中秋前夕,老百姓为了“迎闯王、不纳粮”,用宣化特产牛奶葡萄做成的“葡萄宴”进献闯王。李自成食后,赞不绝口,即席赋诗一首:“举旗征战扫凶顽,饮马洋河未下鞍。今日喜食葡萄宴,王师不灭誓不还。”千百年来宣化葡萄已成为逢年过节馈赠亲朋的必备物品。每年中秋节前后,是宣化葡萄成熟的季节,也是宣化古城一年中最热闹的季节,天南地北的客商都会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此,葡萄成为人们传情达意的重要礼品。当地人生日办寿、祭祀祖先、敬奉神灵等,也要准备上几大盘牛奶葡萄以供品尝,尤其是中秋节赏月,敬奉兔爷,除了要摆上月饼瓜果之外,牛奶葡萄是一定不能少的,它已经成为当地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食材和精神寄托。

  * .“高”,品牌价值高。201* 年,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与农业部信息中心“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估”,确定“宣化牛奶葡萄”品牌评估价值1* .1亿元,201* 年,品牌价值为19.1亿元,是我国葡萄类品牌价值最高的产品品牌。

  9.“合”,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漏斗型葡萄架,“大莲花”的底部、上部修葺成圆形,架体搭建成立体的方形,中间的“凤凰台”也呈“方形”,体现“内方外圆”,表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还暗示着中国古人做人的道理--“内方外圆”。

  10.“保”,诠释生态环保思想。搭建葡萄架的材料,都是修剪下来的木杆,施用的肥料,全部是发酵好的农家肥,连绑葡萄枝条的材料,也是葡萄架下生长的马莲叶,自然地形成了绿色环保的大系统。葡萄园里找不到现代工业产品,真正保留了上千年的历史风貌。作为庭院经济的典型代表,宣化牛奶葡萄小院至今仍沿用全球独有的传统“漏斗架”及多株穴栽方式,葡萄架内方外圆,空中俯瞰呈大漏斗状,独具特色,适于观赏、乘凉。除了肥源集中,水源集中,光源集中,产量可观等优点,葡萄架周围可种植各种蔬菜水果和花卉,既满足了农户日常的生活需要,也增加了庭院内的生物多样性。葡萄越冬采用空心埋土防寒,巧妙地将空气用作了防寒材料,保温、保湿、透气性好。

  所以,综合这些特点来看,宣化葡萄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深深融入了宣化的文化基因。

  

xuanhua* .jpg

  三、宣化葡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状

  目前,宣化当地政府已经对葡萄农业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思路。总结起来,当前政府采取的措施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抓好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合理进行开发。

  一是建章立制,加强古葡萄园保护。201* 年,区委、区政府成立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保护委员会,由区委书记亲自挂帅,制定出台了《宣化传统葡萄园保护管理办法》等,明确规定对古葡萄园核心区域,不再进行征地开发,并对葡萄园周边建筑风格、保护责任部门、保护措施、开发利用等,做出了具体规定,切实做到城市发展与葡萄园保护有机结合,城市文化与农耕文化有机结合。

  二是规划先行,加大传统葡萄园的保护力度。聘请上海同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权威单位设计院,编制《宣化传统葡萄园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大规划》,将古葡萄园打造成集“特色采摘、观光游览、旅游休闲、科普教育、收藏展示、文化演艺、产品展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色葡萄文化小镇。同时,修建葡萄文化特色博物馆。

  三是加大投入,实施葡萄农户补贴。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葡萄产业发展的补助办法》、《关于“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标准示范漏斗架、标准园的评定和奖励方案》,对新增葡萄基地,区政府给予每亩2000元的补贴,对传统标准漏斗型葡萄架,区政府每年拿出* 0万元,给予每架2000元的财政补贴,对标准示范园每架葡萄再增加* 0%的奖励,切实提高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为葡萄农户免费提供葡萄销售包装盒。

  四是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葡萄文化遗产。在传承和保护上,当地政府也积极开展葡萄文化相关的活动,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的合理、有序开发。当前,主要进行的工作包含以下几点:①在观后村* 00米的主街道上,将葡萄文化、民俗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修建了文化一条街。②请著名书法家张继撰写了“天下第一老藤”并立碑。③组织葡萄采摘节,在城区主要大街上悬挂宣传彩旗、采摘导购图,烘托节日气氛。④积极争取市、区政府的支持,设立了葡萄市场。⑤在观后村建了停车场、卫生厕所等旅游设施。⑥修建了观光塔,方便游客俯瞰葡萄园全景。⑦修建了明朝风格的民俗门建设,进一步彰显出文化底蕴。⑧印制了新的葡萄采摘与文化宣传手册。⑨在几个标准园修建了上千米的观光游览便道。⑩开办了葡萄文化旅游商店。

  2、加强葡萄文化遗产的宣传和利用

  一是提升葡萄品牌影响力。201* 年,宣化牛奶葡萄品牌价值被评定为19.1亿元。当地政府充分利用各种展会,宣传和扩大宣化葡萄园的品牌影响。每年都参加廊坊农展会,并参加了武汉、青岛国家农展会,广泛宣传宣化葡萄的独特品质。同时,设计制作了体现地理标志、文化遗产要素的新式葡萄包装,并在《新京报》、央视七套等权威媒体发布广告,扩大了影响力。201* 年9月,中央7台制作播出了《农业遗产的启示—葡萄神话》葡萄宣传片,宣化区制作了《千年葡萄,千年文化》等宣传光盘。农民日报社,中国摄影家协会,每年都来宣采写新闻报道、制作宣传画册,并参加各类大型摄影展出。葡萄采摘旅游季节,委托《新京报》在北京的报刊上,进行旅游推介宣传。同时,注册了“宣化牛奶葡萄”网络域名。在“政府网站”、“吉印通 网”、“以食为先”等网站上建立了宣传网页。

  二是注视文化传承。传承要从身边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全区的中小学开展新学年开学第一课,——“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乡土教育活动,利用《宣化葡萄香天下》和光盘,系统地向中小学生传授宣化葡萄文化,使优秀文化代代相传。

  三是注重挖掘葡萄文化产品。201* 年,专门出版了《宣化葡萄香天下》一书,制作了葡萄文化宣传光盘。201* 年* 月,在葡萄园设立“葡文轩”旅游购物商店,把与宣化葡萄主化有关的瓷器工艺品、图书、字画、葡萄籽油、摄影作品、上谷战国红玛瑙、雕刻葫芦、礼品盒等提供给游客。创作了“牛奶葡萄”歌曲,筹划拍摄《葡萄小精灵》动画片,制作寓教于乐的少儿益智教育产品。

  四是注重葡萄的销售包装。201* 年,区政府面向国内,组织开展了宣化牛奶葡萄包装设计评选活动,通过评审,最终制定出了2种充分体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宣化葡萄传统文化价值的葡萄销售包装,并免费提供给200个标准示范园农户使用,在廊坊农展会和武汉国际农展会上,受到广泛欢迎。

  五是注重葡萄园的保护开发利用。在核心保护区观后村,建设了观光采摘游园区,投资* 00多万元,对葡萄园实施拆墙透绿、亮化美化工程。着力打造集住宿、餐饮、采摘、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新型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基地。把葡萄园列入华北旅游线路,针对北京市场,发展乡村观光旅游业。在高速路口和城市主干道上设立旅游交通指示牌。

  

xuanhua7.jpg

  * 、提高宣化牛奶葡萄品质

  葡萄产业的发展和复兴,离不开对农业遗产品质的提升。宣化政府重视科研工作,成立葡萄研究所,系统梳理葡萄文化,也研究和推广葡萄种植,着重从三个方面,即“培训、帮扶、合作”,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葡萄品质。宣化葡萄研究所,制定了《宣化牛奶葡萄栽培管理技术规程》,全面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推广葡萄栽培标准化管理。同时,积极开展与中科院地理所和中国农大等机构的合作,开展宣化牛奶葡萄相关工作的研究。

  四、宣化葡萄农业文化遗产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

  1、宣化葡萄农业文化遗产面临的困境

  宣化葡萄发展面对的困境不单单是几株葡萄架的问题,而是宣化整体经济发展转型的问题。宣化葡萄单一销售和农家乐式的休闲经济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收入作为维系古藤种植的动力,砍掉葡萄树配合城市化进程或是另谋出路似乎更符合一个理性人的选择。宣化葡萄所具有的价值,不在于单纯的产品输出,既然是“玛瑙珍珠差可拟”,就应该作为宣化府王冠上的明珠,一荣俱荣,而不是与宣化整体发展背道而驰,意图按照小农的方式保留一份“冷冻的田园文化”。

  当今技术、文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威胁着许多农业文化遗产及其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环境基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高度关注农业生产能力、专业化水平和全球市场,而忽视了相关的外部性与适应性管理的策略,导致全面忽视对这些多种多样、独具特色的农业生产系统的研究和发展的支持。生存的压力阻碍了农民的创造性,迫使他们采用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生产力水平下降,实施农业专业化生产,引进外来物种等。严重的基因污染、相关知识体系和传统文化的丧失以及重要的全球性遗产传承断裂的风险,并可能将社区拖入到贫穷和社会经济动荡的恶性循环之中。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这些农业生产系统应对所面临的威胁,避免世界上无数的农村社区消失于工业化、现代化和全球化浪潮中的厄运,这本身也是全球重要农业遗产项目提出的重要原因之一。宣化葡萄作为中国唯一的城市农业遗产,不仅是对原住民对于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体系方面贡献的认可,更鼓励我们在此基础上探索在大城市死与生过程中城市农业与文化的更新与永恒。城市是会消亡的,一味为了城市化的推进把遗产变成遗物就得不偿失了。

  从本质上来讲,宣化所面临的困境具有普遍性,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在大规模农业化时代的迷茫,最大的困难则在于如何在保护开发的同时保持葡萄农业文化遗产所包含的那种乡村生活方式乃至于价值观,让它能够真正帮助现代人留住那份乡愁,而不是成为文化民俗博物馆里被瞻仰的过去。没有发展的保护是不可持续的,在保护和发展间寻求平衡正是当下诸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难题。目前宣化已形成了以矿业开发、机械制造、绿色煤化工三大产业为主导,建材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正在迅速壮大的工业体系,同时,以汽车销售、服务为主的物流产业也正在崛起。在新的产业发展战略中,“培育发展新型能源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以物流和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布局,促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任务,宣化葡萄应当在其中穿针引线,助力自身发展。

  具体而言,宣化葡萄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传统葡萄园的种植面积急剧减少。最初宣化城内有葡萄* 00 余公顷,有“半城葡萄半城钢”之称。2009 年底统计全区葡萄面积为200公顷,2011 年已缩减到10* 公顷,其中园架2* * * 架,排架122* 排,葡萄年产量* * 1.9 万斤,年葡萄产值* * 0.2* 万元。由于葡萄园地已有一部分处于环城路、城际铁路、城市建设等项目的规划中,至2012 年已经仅剩漏斗架葡萄1000 余架,城圈里仅剩20 余公顷,整个宣化区葡萄也不足* 7 公顷。目前,整个大北村已经被列入房地产的征地范围,原有的大部分葡萄园已被破坏和占用,村内因为房地产的影响呈现出狼藉的景象;盆窑村也因为修路而被占去了很多葡萄园,目前整村的葡萄园都存在被占用的危机。除了葡萄,种葡萄的人也出了问题。年轻人对于葡萄文化和传统的种植方式缺乏认同,一味追求产量,对其中的文化、社会价值缺少认识,更多年轻人仅仅把葡萄种植当作副业,甚至主观上希望土地被房地产开发商征用。随着收入来源和结构的变化,即便是少量保持传统种植方式的果农对传统葡萄架也存在疏于管理的情况,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足,管理不精心、管理方式粗放。

  2、宣化葡萄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发展战略

  目前宣化葡萄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在城市中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没有得到最有效的保护和开发,而新一代对其价值的忽略和不认同,再加上城市化对土地的占用,使得葡萄种植区域急剧缩小,加剧了这项宝贵农业文化遗产的危机。但是,宣化葡萄农业文化遗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有关方面人士和政府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重视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并在产业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中充分利用其价值,为未来宣化葡萄农业文化遗产的进一步保护开发闯出一条新路。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进行合理的规划,进一步强化宣化葡萄的品牌建设。品牌建设的前提是明确自身的定位。宣化农业生产是城郊型,以蔬菜和葡萄为主,葡萄两个部分应当满足不同的任务,其一是栽种的牛奶葡萄,目前年产* 27.1万公斤,以北京大市场为依托,应当利用好科研支持,扩大栽培面积、提高品质,形成完整的鲜果食品产业格局,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二是传统古藤的葡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远胜于单单视为农产品的价值,对于这一部分,不能盲目追求产量,在以牛奶葡萄为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将之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发挥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对这两类不同的葡萄进行区分,有助于厘清品牌建设中的误区,避免一刀切的规划。

  而在品牌建设上,宣化区目前已经有了一系列的品牌宣传活动,有所欠缺的可能是国际合作方面。在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中,葡萄主题的有近四分之一,对西方的借鉴和参考就十分有意义了。与宣化几乎同处一个纬度的波尔多有着热情张扬的葡萄酒庄园文化。宣化悠久的历史背景和九边重镇之首的地里位置,宣化的文化氛围既厚重内敛,又血性激昂。宣化既可以选择牵手法国搭建中西葡萄文化交流的品台,也可以与国内其他葡萄种植区域联袂,打造大区式葡萄主题旅游线路,以葡萄产业作为媒介加强区域合作打破同业不良竞争,优势互补。

  第二,合理规划和开发各类葡萄文化产业项目,多种途径提高农民的收入,激发农民种植葡萄的积极性。宣化当地的古葡萄主要分布在春光乡、河子西乡和侯家庙乡等城市近郊地区,特别是春光乡的观后村、盆窑村和大北村等,都属于“城中村”,是种植宣化传统葡萄园的典型村落,但是与城市的景观格格不入,利用率也比较低下。与欧洲中心的葡萄产业和文化不同,宣化的葡萄种植特色技术,除了是对自有自然环境优势的最大化利用,也是对不良条件的“逆向适应”。对于文化景观和农业遗产的保护也主要是采取“政府+社会+果农”的形式,因此除开政府提供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社会力量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从总体战略上来看,宣化传统葡萄园发展的方向应该突破观光果园和简单采摘,遵循休闲庄园的第三代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满足京津冀地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需求。利用宣化已有的区位优势,与北京联动,提供一个休闲中心。葡萄休闲庄园应突出葡萄主题,融入葡萄文化形成果园观光、主题住宿、主题餐饮、主题娱乐、主题购物、个性化主题定制等多种服务,同时突出生态低碳原则,尽量采用当地的产品,或通过葡萄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个性化产品的开发,形成独具特色的葡萄休闲体验。

  例如特色小镇建设可以将蔬菜、葡萄、规模化舍饲养殖纳入其中,目前规划建设的* * 0亩集吃、住 、行、游 、购、娱为一体的“葡萄小镇”或“葡萄文化主题公园”一旦落成,既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和完善以葡萄为中心的产业链条,解决青壮年劳动力流失致使葡萄文化传承后继乏力、村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游客容纳量极其有限、个性化的旅游项目设置极度缺乏,未能完整体现当地的葡萄文化特色;开放时间受季节特性所限,只能在特定时间段经营等问题,又能在建设过程中发动村民力量、征集村民意见,使村民通过参与来增权,让他们不止成为最后成果的享受者,更是家乡变化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多动力驱动村民未来的生计经营。在产业方面,宣化的葡萄及相应的产业链还不够完善,对葡萄产品的开发利用还停留在相对初级的层面,除了果品、果汁和酒业,保健品的空白尚待填补,突破原有的以鲜食为主,种植-储藏-销售的模式,延长产业链。除了葡萄产业,文创、物流、餐饮、住宿、交通遍地开花,吸纳本地人员,提供就业市场,同时有望引进人才,助力产业转型与升级。

  第三,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基础设施是农业文化遗产“走出去”的基础。即将开工建设的京张城际铁路通车后,京宣两地车程可缩短到* * 分钟左右,宣化区将全面融入“首都1小时经济圈”,实现与首都北京的同城化发展。届时,特色小镇如果能作为儿童教育基地,可以提供独具特色的城市农业,通过设置加工作坊以及引进高新技术突破季节性限制,进行体验式现场教学,让孩子亲近泥土,作为活着的博物馆,寓教于乐,不单单是农业的“原真性”,更有对农民仍在使用并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了解。不再是城市农村两个界限分明的世界,都市文明与农耕文化也可以以除了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方式呈现出来。不是农村中仿照城市吃用的“特色”农家乐,不是城市里“返璞归真”的开心农场,是真正的交织融合,是在农业遗产保护地提供和享受多样化产品和服务基础上的自我发展,利用中传承。

  宣化借着区位优势,与张家口的其他区县一起,空气质量在“群狼环伺”的河北也能突出重围,宣化的飒风和碧空,特别适合养老产业的发展。葡萄架下的小院,如果有了完善基础设施,那相对北京较低的生活成本和服务业成本,坐拥塞外风光,共享京城繁华的宣化未必不能成为吸引北京及其周边市场这些有消费能力和生活享受需要的老年人。一个家庭的两端,黄发垂髫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娱乐方式的话,宣化特色小镇自然能得到持续性动力。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一方面符合宣化“大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另一方面也符合“温和休闲旅游”的保护性发展模式。以城市传统葡萄园为中心,打造高铁站周边的葡萄主题之旅,叫响文化旅游品牌。

  五、结论:将农业文化遗产融入区域发展新格局

  宣化葡萄作为一个持续了千年的文化符号,已经和宣化这座城市产生了不可分离的伴生关系,宣化城离不开葡萄这一文化古藤的缠绕,那种认为葡萄产业落后、葡萄藤应该被砍掉的想法和做法,是极其有害的,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戕害,而且是对宣化未来的发展途径的错误认知。而充分利用葡萄农业文化遗产,打造以千年葡萄农业文化为核心的城市文化,进一步彰显葡萄文化的品牌,精心营造一片属于城市的休闲田园,并结合京津冀一体化的区域大战略,未来宣化葡萄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将出现新的转机。

  古城的葡萄架像一把大伞,与房舍高楼相依,与柳川潺潺河水相伴,曾经庇护了宣化的一方阴凉,如今老藤重焕生机。破解宣化的难题,也是千年农业文明与城市文化伴生共荣、和谐相依的思路之一。无怪乾隆誉之为“神奇锁钥”,今日的破题立论,仍离不开宣化这座古城,农业不单单是乡土的一种活动,而更可以成为未来城市田园理想的寄托之地。而且经济越是发展,城市化越是加速,宣化葡萄的文化价值就越能彰显出来。太阳依旧照在桑干河上,碧酒葡萄秋,宣化城市葡萄或许能消解人们的新乡愁。

  

xuanhua* .jpg

  [1]王曙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莹祎、钟京,北京大学燕京学堂201* 级硕士研究生。

  • 上海企业画册印刷: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上海企业画册印刷: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上海这座商业高度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企业画册印刷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犹如企业的一张名片,是展示企业形象、产品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关键媒介。那么,在众多企业画册印刷服务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如何才能让自家企业的画册印刷品脱颖而出呢?首先...

    2024-11-21 3

  • 上海企业画册印刷:能否成为企业营销的破局之钥?

    上海企业画册印刷:能否成为企业营销的破局之钥?

    在上海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商业大舞台上,企业营销手段层出不穷,而企业画册印刷作为一种传统且经典的营销方式,不禁让人思考:它能否成为企业营销的破局之钥?从视觉传达的角度来看,上海企业画册印刷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本精心设计印刷的画册能够以...

    2024-11-21 3

  • 上海企业样本印刷:呈现品质与专业的完美结合

    上海企业样本印刷:呈现品质与专业的完美结合

    企业样本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展示产品和服务,还传达品牌的价值观和承诺。上海企业样本印刷服务提供商以其高品质的印刷技术和专业的制作,已成为企业展示专业形象和吸引客户的首选伙伴。本文将深入探讨上海企业样本印刷如何完美结合品质与专业...

    2023-09-05 492

  • 上海宣传画册印刷:将您的故事以独特方式呈现

    上海宣传画册印刷:将您的故事以独特方式呈现

    宣传画册是传达品牌故事、产品优势和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工具。上海宣传画册印刷服务提供商以其创新的印刷技术和专业的设计,已成为企业和组织传达信息、吸引受众的首选。本文将深入探讨上海宣传画册印刷如何以独特方式呈现您的故事,塑造品牌形象,吸引客户。*...

    2023-09-05 307

  • 上海教学课本印刷:培养未来的知识传承者

    上海教学课本印刷:培养未来的知识传承者

    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未来的关键,而教学课本是知识传授的核心工具。上海教学课本印刷服务提供商以其高品质的印刷技术和教育意识,已成为教育机构和出版商的首选合作伙伴。本文将深入探讨上海教学课本印刷如何为培养未来的知识传承者提供有力支持。**卓越印刷,...

    2023-09-05 230

  • 上海说明书印刷:传递信息的精湛艺术

    上海说明书印刷:传递信息的精湛艺术

    说明书是将产品信息、用途指南、安全注意事项等重要信息传达给用户的关键工具。上海说明书印刷服务提供商以其高品质的印刷技术和专业的设计,已成为企业和制造商传递信息的首选合作伙伴。本文将深入探讨上海说明书印刷如何以精湛的艺术方式传达信息,确保用户...

    2023-09-05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