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册专题

画册专题

上海画册印刷公司为您提供画册印刷咨询,画册印刷案例,画册印刷规格及报价,让您实时了解画册印刷的最新规格及报价,并提供画册印刷时的注意事项印刷出让您满意的画册印刷产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画册专题 > 正文

画册印刷济南

吉印通 2023-05-26 11:10 374

  

  

  刚刚参加一个关于雄安文化发展的高层会议,又要接待来自英国的艺术家,案头厚厚的* 卷本《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还在等待审阅定稿,那是他带着学生历时1* 年的田野调查报告,100多万字,* 000幅图……多年来,乔晓光的生活一直是工作状态,以前经常熬夜,现在也是半夜才睡,一早起床,没有午休,没有节假日。

乔晓光《神圣的玉米》,110x* 0cm,19* 9年

  作为一个艺术家,乔晓光游走于水墨、油画、剪纸等多媒材领域。他在《中国当代美术史》(吕澎著,201* 年版)上被记载的作品,是创作于19* 9年的油画《神圣的玉米》;上世纪90年代,他的画作就在嘉德的拍卖名列前十。吉印通 以来,他的剪纸作品走出国门,登上挪威、芬兰、瑞士等国家的艺术舞台,出现在美国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

  他是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负责大学民间美术、剪纸等专业课程的教学。作为教育部艺教委委员,他负责国家西部地区高校的民间美术课程推广,是“蒲公英”行动的艺术顾问和志愿者,编写的教材从大学基础课程到幼儿美术启蒙。

  他更重要的身份是文化学者,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非遗中心”(2002年)、创立了第一个“青年文化遗产日”(200* 年)、策划召开了第一个全国高校的非遗教育会议(2002年),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他最引以为傲的事情,是跟自己的导师一道为中国剪纸申遗成功。今天,他依然在为我国非遗事业的教育、传承、保护等工作奔走呼吁,著书立说。他的目标,是把多年挚爱的剪纸艺术构建成一门有着扎实理论基础的学科——中国剪纸学。

  

乔晓光创作剪纸作品

  几十年来,乔晓光不是坐在书斋里“述而不作”,而是迈开双腿,行走在广袤的吉印通 大地之上。他是一个勤奋的实践者,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无数的乡村院落和一个个遥远的边疆少数民族村寨。心怀央美三代人70年的人文理想,他致力于将殿堂中的艺术与乡间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延续人民的文脉,为民族文化的复兴重塑自尊与自信。

  绘画如何成为生活

  所有的事情在很久之前就初露端倪,只是当时浑然不觉。多年以后,乔晓光发现,自己在父亲的美术小组时就把绘画变成了一种生活。

  乔晓光出生于19* 7年7月,不到一岁就被送回到祖父母家生活。爷爷是邢台师范学校的校医,父亲也在这个学校上学,毕业后和母亲一起去了邯郸峰峰煤矿,支援国家矿山建设。乔晓光是家里第二个孩子,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

  邢台是一个朴实安静的城市,乔晓光儿时住在古老的文庙街。学龄前的记忆吉光片羽,他记得看过电影《追鱼》,回家就拿着笔描绘其中的情节。爷爷很早就给他订《小朋友》,这是一本全图画的儿童读物,还给他买了很多连环画。

  乔晓光上的是邢台师范附属小学,当过小班长。老师不在的时候,他站到板凳上拿小棍指着黑板,领着全班同学一起读拼音,老师让念十遍,一遍都不会少。班里让捐连环画,他会把自己最好、最爱看的《宝葫芦的秘密》捐出去。“其实心里有很多不舍,但还是想让大家看。”

  乔晓光热爱校园生活,喜欢跟同学一起学习,背着手念书,下了课奔跑打闹,晚上还会跟同学结伴去学校,看老师屋子里的灯光,看着老师给孩子缝衣服……觉得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他记得那时晚上的月亮很亮,天上有云,风吹过杨树“哗哗”作响,脑海里回荡着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老师会带孩子们去游泳,一次乔晓光的凉鞋丢了,老师背着他走过炉渣地,回家找出爱人的旧棉鞋让他穿上,拉着手把他送回家。

  乔晓光* 年级的时候开始闹文革,* 年级他转学到教学正常的峰峰矿务局完小,进入美术小组,指导老师是自己的父亲。

  矿务局完小是苏联人帮助建的,学校规模大、条件好,所有教室的北墙户都很窄小,这是苏联建筑的特点。学校的美术小组提供各种画材,包括颜料、纸张、工具等。乔晓光他们在三合板、纤维板上画油画,后来用专业的油画纸。临摹中国画的时候没有宣纸,就用矿务局化验中心大张的过滤纸。“现在想起来,我们的条件跟成人是一样的。”

  

乔晓光艺术工作室

  乔晓光每天下午下了第二节课就去美术组画室,周末也是如此,有时晚上都去。父亲不是科班出身,但也会一些基本的方法,让孩子们临摹油画、水粉、连环画、漫画。最早画油画,因为不懂,他们画得特别厚,后来才知道得用调色油和松节油。乔晓光对多媒材的接触就是在这时开始的。“直到今天,我做剪纸也好,画水墨、油画也好,都觉得很自然,没有门类之间的障碍。”

  “我上初一的时候,来了运气。”乔晓光中学的美术老师叫张怀芳,听说中央美院的老师在磁县下放锻炼,前去邀请。“姚有多被请来上了一周的课。他是李斛的学生,李斛的老师是徐悲鸿。姚有多十五六岁就进入上海美术出版社画连环画,基本功特别好。”

  矿务局很多美术工作者都来听课,乔晓光他们还帮着找模特。姚有多告诉他们怎么画素描、速写,怎样组织画面、通过默写构图,怎样画整身人物的水墨写生……不但讲解,还有示范。“那7天真是大开眼界。我们整天在那里看着他怎么画,从头看到尾。知道方法了,就开始模仿。”

  在美术组,乔晓光有个特别要好的小伙伴叫张青山,一起画石膏像,一起打乒乓球。听了姚有多的课后,他们下午课后不再去画室,一路小跑去矿区的钢铁厂观察浇钢水,拿着本子画动态速写。画完之后,天都黑了。

  乔晓光上高一时,著名画家侯一民到峰峰矿区体验生活,为创作《毛主席去安源》收集素材。美术老师又把他请了去,在矿务局工会表演写生示范。乔晓光的油画写生就是跟他学的。晚上,老师还带着乔晓光他们到宾馆看侯一民画素描像,一看就是* 个小时。

  这时,乔晓光开始进行创作。为了画《矿山的早晨》,他借来矿工装备找同学王燕当模特画各种动态,扎毛巾的、系鞋的、戴帽子的……画着画着王燕就睡着了。为了画矿山,他借了辆自行车,和同学骑十几里路去矿上写生,没想到居然被当成“特务”抓了起来,车子差点被没收。后来,这幅作品在矿区展览时引起了轰动。

  特殊年代的阅读有着种种障碍和限制。因为文革,很多书都被烧了。乔晓光的父亲有一些老杂志,《美术》《河北美术》《连环画报》等,文字被烧掉,只有彩页。父亲还有老版的契斯恰科夫《素描教程》,苏里科夫的大学教材,这些书中有卡尔托夫斯基的短期作业,他印象最深。“当时年龄太小,一知半解的,但是也学了很多东西。”

  父亲订的《文汇报》是乔晓光的最爱。他喜欢看文艺版,读那些文艺、电影、诗歌等方面的评论文章,初中以后开始攒报纸,做剪报,“这就培养了我对理论的偏爱。”

  乔晓光上初中以后,学校开始有拉练,“没事背个包,走上两百里地,可累呢。”他们还会被派去挖防空洞,运煤块,修矿山,挖土方。在露天煤矿,* 人一个排子车,装满以后拉上去。乔晓光记得,那个坡特别陡……他住过几百人的大帐篷,因为干活太消耗体力,二两一个的馒头一顿能吃* 个,那时还不到1* 岁。“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一直在美术小组,课余和周末都在学校画画,像上班一样每天去。”

  现在回想,乔晓光似乎一直都在为绘画奔忙,也没有家的概念,到了北京之后,在学校无论多紧张,他每天晚上必须到画室去坐一会儿,不然心静不下来。“其实晚上去都11点了,画不了画,工作一天很累。现在住到画室就好多了。吃完饭就工作,画画、看书,或者去了解一些事情。我也不是怪异,这就是一种生活吧,从11岁开始就是这样。人在1* 岁之前的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确实如此。”

  乔晓光197* 年高中毕业后回到邢台,街道招工,去河北煤田物测地质队当钳工,修理水泵,* 年中一半时间是在画画。他197* 年考上了河北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国画专业,王怀骐、唐勇力都是他的老师。“我其实可以选择学油画,不过还是觉得国画有民族性,传统挺好。”

  大学校园里,人们开始听邓丽君、贝多芬,跳交谊舞。乔晓光是学习委员,好学生。讲《中国美术史》,大家不爱听都跑了,只剩下他和另外一个同学。老师讲《道德经》,他开始表示质疑,“有那么厉害吗,就五千字?”后来,他花了20年才知道,田野中有《道德经》的副本,是活着的。“中国文明有双重性,或者说是复合性,一方面是表层的儒家文化,一方面是深层的来自道家和本土的俗性。”

  

  偶然到来的客居者

  比较起来,米羊画室的三个人中,乔晓光在衡水生活的时间最短,只有* 年(19* 2-19* * )。然而,他说这* 年是自己人生中重要的转折阶段,“衡水奠定了我所有的兴趣,改变了我的知识结构,也拓宽了我的人生视野。今天我所实践从事的一切,都是从这* 年里的选择与热爱中延续过来的。”

  乔晓光来衡水完全是一个偶然——他老家是邢台,大学毕业那年没有美术老师的分配名额,衡水有。在他的印象中,19* 2年的衡水是偏僻而落后的,经济不发达,京九线还没有开通,土地是盐碱地。家人都反对他来衡水,但乔晓光拿到分配通知后,第三天就报到了。他听不懂那些“衡水没有发展”的话,觉得跟艺术没什么关系。

  

大学毕业后开始采风武強年画,中午只能在村外麦垛的阳面休息

  乔晓光去之前,衡水铁路中学已经10年没有进过美术老师。初来衡水的日子是平静而寂寞的,他形容为“安稳但不安逸”,那些花不完的时间只能用来读书、创作。他有个美术班,周末会带学生们到衡水的老街上吉印通 ,画速写。

  学校的美术课每周只有* 节。校长让乔晓光当团委书记,他不愿受约束,在办公室坐了半年多,不干了。教地理,又不是他的长项。后来学校办了一个幼儿园,收了1* 个* 岁到* 岁的孩子,他开始教幼儿美术,称之为“我最快乐的工作”。课后,他常把孩子们带到宿舍继续涂鸦,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

  “有一天我坐在小板凳上看孩子们画,突然觉得这事不是我想的那样。他们的世界我不了解,是新的,我很陌生”。乔晓光很快意识到,这是自己到衡水的一个缘分。他花了2年时间研究儿童心理学,几乎都不画画了。辗转托人从广州图书馆借到了一本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为了逼自己看书、备课,主动到培养幼师的职中义务讲授儿童心理学和美术课程,两个班的大课,他讲了快一年,还让职中的学生到自己的幼儿园实习。

  通过对儿童画的观察和搜集,乔晓光发现皮亚杰忽略了儿童非逻辑进入到青年期以后的发展——这是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上世纪* 0年代在哈佛意识到的问题,当时,乔晓光并不知道。他在学术上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可见一斑。现在,乔晓光是中国美协少儿艺委会的专家顾问,为在贫困地区开展的“蒲公英行动”提供了十几年的学术支持。不久前,他和杨景芝先生还做了一套幼儿园的美术教材《美的启蒙》,他把传统文化自然适合地融入了儿童启蒙教育。

  儿童美术和民间美术是相通的,乔晓光很早就进行了民间美术教育在中学的教学实践。那时国家教材里还没开始正式涉及民间美术,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自己编写了* 万多字的民间美术教材,然后刻蜡版,油印;100多张幻灯片,找画册翻拍,专门到当时中国最专业的北京图片社冲洗。19* * 年,他成功举办了河北省铁路教育系统的民间美术公开课,得了教学一等奖。可以说,乔晓光在这个领域的拓荒是在衡水开始的。他立志把民间美术传统引进中国教育的课堂。2011年由教育部体卫司组织,他编写了国内第一本高等师范院校的《中国民间美术》教材。

  

玉米地,油画,1* * cmX1* * cm,19* * 年,乔晓光

  “小城* 年的生活,平静而又充满了激情。我读了很多书,想了很多问题,也画了、剪了很多作品,油画《玉米地》和古神话及民俗生活的系列现代剪纸就是那时的创作。”在衡水,乔晓光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刘云老家是赤峰,父亲是蒙古族,从内蒙军区换防到河北,曾任安平县武装部长。刘云喜欢唱歌,是衡水群艺馆声乐老师杨润平的学生。她是安平县医院的儿科护士,后来考上衡水卫校,脱产学习* 年。她毕业时,我就考研究生到北京了。我们在衡水结的婚。”

  米羊画室的回忆

  乔晓光已经记不清和王焕青在群艺馆相识的具体细节,但他说,当年画画的人是很容易走到一起的,一个城市就那么几个。都是学院出身,年龄相近、背景相似,更重要的是意气相投,在平静得近乎单调的小城中,他们都在渴望友谊、渴望思想上的交流与互动。

  王焕青曾形容他们的关系近乎“如胶似漆”,乔晓光证实这个词用得并不为过。“年轻时,每天脑子都在不停地运转,思考很多问题,爱好、趣味、实践……我比较有激情,会把情绪调动起来倾诉,焕青有耐心,能聆听。”这种聆听是对乔晓光的鼓励。“艺术家都自恋,很少有自我批判的精神,焕青身上有。这是我们互补的地方。我从朋友身上学习这种批判精神,非常受启发。”

  铁路中学和群艺馆是斜对门,有操场。乔晓光高中就喜欢打篮球,结识王焕青后,俩人朝夕相处,几乎天天在一起打两到三个小时。“焕青不用坐班,我不行。群艺馆也没有场地。为了打篮球,我把高中生也叫出来。有时光着膀子,教务处长还批评我,你不雅观啊,穿上!我说太热了,不行。后来小段也参加了,我这身上都是他挠破的。”段秀苍那时已经成家,住得远,去得少一些,他有时去群艺馆和王焕青打乒乓球。

  那时的衡水,一到晚上街上就没人了,学校9点关大门,老师也不让出来,王焕青经常需要翻铁门才能回去。乔晓光觉得这是一种乡村生活。他晚上11点才睡,看书,画画。冬天的夜晚下大雪了,他和王焕青翻门出去,到麦田里、雪地上打滚。滚完之后还不过瘾,俩人跑到段秀苍住的地方喊他,你出来!太迂腐了,天黑就睡觉。这种撒欢般的折腾,仿佛是种激情的释放,“下了雪就要出去看雪,关上门闷着睡觉,那不行,心是死的啊……”

  年轻人自然的天性和情感是相通的,有了伙伴的生活更有趣味。“通过有限的印刷品了解拉美爆炸文学、荒诞派戏剧、叔本华、尼采、萨特等等那个年代最流行的东西,外来的现代思潮让我们兴奋,每天都处在一种清新的追求里。”三个人在一起争论,互相批评、激励。“我们仨有一种缘分。衡水像一个平台,此时此地碰上这几个朋友,内心、思维就活跃起来了。三个人当中我可能属于笨的。小段没上过什么学,但是聪明,手巧,那就是个天才,他还研究哲学,一着急就写书。焕青非常聪明,从小读书,速度又快,记忆力也好,他读了好多大部头,大段大段的都能背下来。”

  

乔晓光现代剪纸作品,象征着女人世界,剪纸布景前的娜拉与丈夫, 200* 年创作

  乔晓光很勤奋,画画常常通宵达旦。他说王焕青更厉害,“我一晚上画一张画,焕青经常改画,一铺开好几幅。那种精神状态在感动我。他的想法更丰富、更有意思。”他们互相鼓励,互相赏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就像生态一样。”

  “武强年画引起我对民间艺术的最初兴趣。”乔晓光上大学时曾在石家庄博物馆广场上看到过卖年画的,到了衡水,发现武强就是年画之乡。当时王焕青在群艺馆的工作涉及民间美术,周末,他们一道坐两小时的长途车去武强考察,走乡串户拜访老艺人,收集老版年画,中午累了就躺在野外的麦秸垛上。至今,他还记得麦秸潮湿而亲切的香味。后来,他的油画《年画之乡》在“米羊画室新作展”上展出,刊登在《中国美术报》上,当时的河北美协主席王怀骐还在《河北日报》上写了专门的评论文章。

  

乔晓光《年画之乡》,油画,1* 0x170公分,19* * 年

  在群艺馆看到张林召的剪纸集后,乔晓光和王焕青一人拿了一本,开始学习做剪纸。“我当时不会剪,就用手术刀刻,是爱人帮我找的手术刀。后来我们仨都刻。我是先刻的,也一直坚持了下来,后来学会了剪。任何事物的生长都需要时间,谁坚持都会把事情做得更丰满。剪纸,我一口气坚持了* 0年。”现在,乔晓光的工作台上也常年放着一把王麻子大剪刀,有空就剪小作品。

  “一旦拿起剪刀面对纸张,乔晓光立刻进入忘乎所以的状态,常常变成诗人、哲学家……也常常变成傻乎乎的孩子。”这是王焕青为乔晓光的专著《空花·剪纸研究与创作》写的序言中的句子。剪纸艺术让乔晓光倾倒迷恋。19* * 年参加济南的全国剪纸展览会,他的几件取材于古代神话的作品构思新奇,造型稚拙,引起人们的注意。刘骁纯在《中国美术报》上发表评论,说这是一种有创造性的表现形式,“标志着延安开始的新剪纸,开始走向成熟”和“展现出新的曙光”。很多人给乔晓光写信,其中有他后来的导师靳之林,也有天津美院研究剪纸的仉凤皋。

  民间那种新鲜、生机勃勃的气息以及形式感的自由,把他们从西方现代主义身边拉了过来,体会到一种更靠近生活、靠近文化的特性。“我跟焕青是吸收最直接的,小段还含蓄一些。焕青在吸收上比我更成功,他常参加展览,还获奖,这对我们是一个鼓舞,这是我们共同的道路和方向,是民间的成功,很棒!”

  乔晓光说,并非所有人都从* * 新潮走向现代当代,自己恰恰就是以* * 新潮为起点走向民间和非遗传统的人。“米羊画室新作展”之后,他收到中央美院年画、连环画系主任杨先让的来信,说很欣赏他的油画《玉米地》和剪纸作品,希望他报考本校的研究生。19* * 年,乔晓光考进央美,成为重返学院任教的靳之林的第一个研究生。

  走出米羊画室,乔晓光投身于钟爱的民间美术事业,从平原小城奔向了更加广阔的世界。

  沿着河走,守望苦难中的吉祥

  19* * 年夏天,乔晓光和王焕青曾去陕北考察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进行了一次文化寻根之旅。他们走了将近* 0天,边走黄河,边走乡村,经西安、兰州、西宁,到敦煌、格尔木、天水,过六盘山、宝鸡,最终到达陕北。

  “这段旅程影响了我们的艺术观。”乔晓光说,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华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深层的文化基因,他平生第一次感受到有些古代传统艺术是凝固的,但民间文化是活着的。“正是在民间深厚的土壤中,我看到了民间艺术的生命之光。”旅行也激活了王焕青写作的欲望。在路上,他开始写作,后来创作小说、写剧本。

  

乔晓光田野采风照片

  途中还有不少笑话。在陕北,两人为了省钱住大车店,人家问要不要棉被,他们心想,大夏天的,这不黑店吗?“不要!”“真不要?你们可考虑好。”俩人没住过窑洞,结果后半夜被冻醒了,不得已,把人家蒸馒头用的笼布一人一块裹到身上,还是冷得不行。第二天房东看见,笑得坐到了地上。

  从吴堡到军渡,他们走了几十里路找黄河,渴得不行了,弄个西瓜打开,居然烫嘴,不能吃。在放羊人的指点下来到河边,他们发现,黄河是朴素的、平静的。然而,“朴素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内在生命质朴无华的灿烂。”

  这是乔晓光第一次见到黄河。后来,他参加了杨先让率领的“黄河流域民间艺术考察队”第* 次和第10次考察。刚考取研究生的前9个月,他奔波在黄河流域九省区,沿甘青一线到冀鲁大地,行程一万多里。在陕西旬邑,乔晓光走进剪花娘子库淑兰昏暗低洼的窑洞,看到了终生难忘的一幕。他被满窑的彩色剪纸震惊,被老人质朴天真的歌谣感动,湿润了眼眶。后来,他结识了众多黄河流域优秀的剪花娘子,把她们当作自己的启蒙老师。“是她们那充满纯朴人性的艺术创造,影响了我的人生观,使我走出狭小的艺术自我,走向自然,走向民间。”

  “剪纸和女人的关系是那么深切,我发现很多剪纸女艺人一辈子都是在挫折中度过,生孩子夭折,与老汉不和,在村里被人指指戳戳说克子克夫。她们首先是一个坚强的女人,靠剪纸获得一点点慰藉和自信,最后剪纸也成了她们人格的象征。女人、剪刀、苦难、磨砺、剪纸、人生,构成了这样混生的一种生活。”乔晓光认为,“男人的毛笔,女人的剪刀”,民间吉祥艺术是从苦难中生长出来的艺术,但它并不表现苦难,而是为了祈愿生命和生活更加吉祥,更加美好。

  1990年乔晓光毕业留校,没有去西方,而是去西部,“上山下乡”搞起了以剪纸为主的民间文化田野调查,连续11个春节下乡考察民俗。“我曾经是一个迷恋诗化的生活的大学生,田野改变了我,让我脱掉了‘小我’的酸,增加了朴实和苦涩。”

  乔晓光亲历了中国乡村巨变序幕的开启,赶上了农耕文明消失前最后一个平安之夜。好像冥冥之中,他的生命就属于大地上的人民、生活和民俗文化。他发现,生活中还存活着许多古老的文化,民族本原的文化基因是活的生命体,循环在民族群体的社会生活中,循环在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中。在多年实践与思考之后,他提出了“活态文化”的概念。

  2001年,乔晓光接任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第三任会长,次年就主持并承担了中国民间剪纸申报吉印通 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的志愿工作,在他的力倡与亲力亲为下,中央美院率先成立了国内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申遗起步之初,工作量巨大,资金匮乏,很多人不理解。乔晓光忽略掉那些冷眼嘲笑,“用身边的人,做天边的事”,带着几个学生没日没夜地工作,梳理历史沿革,普查评选传承人,拍摄录像,建立生态保护村,召开国际会议,办大型展览,出中英文画册……他骑着自行车跑前跑后,会议预算精确到一张纸、一瓶水、一个纸杯。去天南地北的村子拍摄传承人,他找朋友帮忙,扛着机子坐最便宜的硬座火车,常常是十几个小时的路程。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回家还要整理各种文本资料,经常通宵熬夜。为了申遗,他放弃了许多个人发展与提升的机会,错过了买房、卖画,甚至把自己最喜爱的艺术创作都当成了业余。因为压力太大,他的血糖开始不正常,患上了糖尿病。

  

200* 年拍摄民间剪纸申遗片时,在陕北延川发现古老的剪纸招魂习俗

  “在战斗中学习战斗”,乔晓光在高强度的工作中练就了好口才,也成为了睿智果敢的管理者,他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分享申遗工作经验,创立中国第一个“青年文化遗产日”(200* 年并入国家遗产日),组织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师资培训……经过三次申报,2009年,剪纸申遗在国家的支持下终于成功。乔晓光说,他这一辈子最大的光荣就是为乡村妇女、为母亲的艺术申报过世界非遗。

  

乔晓光和妻子刘云在英国泽西的留影,201* 年

  把剪纸做成学问,为“奶奶”争取尊严

  申遗成功,剪花奶奶们拿到了奖状,却没有改变生活。在高高的艺术讲堂表演完毕,她们又回到昏暗的窑洞,面对生老病死。

  “一个民族封建社会几千年了,农民、乡村妇女没有地位,申报个遗产就有地位了?这是幼稚的。”乔晓光感到了无能为力,也更坚定了前行的决心。“既然如此,索性有一点意义就做吧。我可能能量太有限,只是个老师,但是当我把一个活态文化做成一门学问,在高校普及,让中国人、亚洲人、全世界人都热爱剪纸,到时候不用宣传,人们自然而然就尊重她们了。”

  申遗工作最大的遗憾是,许多少数民族剪纸的调查和抢救工作,由于时间紧迫未能展开。乔晓光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2009年,他开始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现在,他们已经摸清了* * 个民族有与剪纸相关的习俗传统,整理出2* 个民族的田野调查报告。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对中国多民族剪纸最整体的摸底调查,他们的经验与成果也得亚太地区教科文组织的肯定与赞赏。

  乔晓光有点像“葛朗台”。非遗中心成立之初,有20万元经费,10万买了电脑,余下的10万他们花了1* 年;申报遗产时他手里有* 0万元,却产生了* 00万才能有的效应;调查少数民族剪纸,国家给了12万课题基金,他们做一个民族平均下来还不到* 000元。学生们和他一样能吃苦,顶风冒雪在山区坚守、攻关,住草棚、吃农家饭,来回路上是硬座、汽车加步行。乔晓光说,金钱是有能量的,但能量不在金钱,而在持有者的信念。

  “什么叫困难,没有困难。放弃就是困难。我是经历了一些坎坷,但跟老师们相比就不算什么,他们的人生经历了太多磨难,我不过是多熬几个夜,多走了一些路。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事情都做成了。那些在基层县文化馆的工作的美术干部一辈子做了许多基础工作,他们有什么名?剪纸确实是伟大,但构建学科奶奶们做不成,我可以做成:一,我在好的大学;二,我的两代老师都在做,已经70年了;三、我这第三代人应该有成果有能力普及了。我的老师靳之林先生通过研究剪纸提出本原文化,到我这里,我要通过活态文化提出剪纸学,把人民的文化推出来。”

  

乔晓光与凯伦?碧特?维勒的剪纸艺术展览

  乔晓光是一位艺术家,他用剪纸讲述乡村的故事,讲述中国的故事,也在讲述世界的故事:200* 年,受邀为挪威易卜生剧院《寻找娜拉》舞台剧设计具有中国剪纸风格的舞台美术;200* 年,在芬兰库赫莫市举办《传唱·乔晓光〈卡莱瓦拉〉剪纸艺术展》;2012年,为瑞士联邦创作剪纸《阿彭策尔史诗》;201* 年,与挪威艺术家凯伦·碧特·维乐在北京举办《纸的对话——龙和我们的故事》联展;同年,应芝加哥航空局之邀,为奥黑尔国际机场创作了大型装置艺术作品《城市之窗》;201* 年,在英国泽西联手挪威艺术家举办《剪纸新语》展览。通过十余年与国外的艺术合作,乔晓光在努力推动中国剪纸走出国门,也让外国观众能够通过剪纸艺术了解与感受中国文化传统。不久前,他的女儿结婚,婚礼就做成了别具一格的剪纸艺术展。

  回望衡水,乔晓光说,衡水有原住的衡水,也有漂泊来的衡水。“我和焕青在精神上属于客居者,我觉得衡水很单纯。我们的内心什么样,衡水就是什么样的,是内心里的东西让自己在衡水这几年的生活变得充盈。米羊画室的三个年轻人就是活在自己的内心、自己的思想争辩中,活在自己的理想追求中。”

  乔晓光觉得,在衡水的那段生活,就是内心跟着理想走,思想不过夜。“年轻人最可爱的一点就是言行一致。今天,衡水人如果能坚持内心,坚持知行一致,一样成功,照样可以再出米羊画室。人是不可以重复的,但是精神的能量可以传递,可以穿越千年。”

  乔晓光一直在思考,剪纸的终极是什么?答案是人,是慰藉,是倾诉,是自我关照。每一个剪纸者,最终都和自己产生了密切的关联。“剪纸是吉祥喜庆的艺术,这份浓烈的喜庆背后,是喜怒哀乐俱全、酸甜苦辣杂陈的世界。喜庆之际,我们应当记住这一点——珍惜生活,敬畏传统。”

  采访手记:

  第一次打通乔晓光老师的电话时,他正在乘火车去邢台讲课的路上,说,最近的日程排得非常满,有十几本书赶着出版,还有很多重要的活动,实在抽不出时间接受采访。加上了他的*,头像是一个生动的剪纸,署名“米羊”。他陆陆续续传过来很多资料——关于自己的艺术、学科、学术活动,而关于个人经历,他说得很有限。

  等了一个多月,乔晓光答应在周末给我一个小时。当我走了很多路来到他的面前,他给了我整整一个下午。他说,支持你完成这次采访写作,是对衡水的怀念与感恩。

  生平第一次,我误车了,但并没有什么沮丧和“糗”的感觉,因为知道自己得到的更有价值。那不仅仅是一种感动,更像是一种洗礼:有对乔晓光的敬佩,有对米羊画室的感慨,更有为自己的故乡生发出的自豪。

  乔晓光从事的工作意义深远,因为这不是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上的抢救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吉印通 文化繁荣复兴大背景下,他是在实打实地建设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告诉世人我们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绚烂多姿的民间文化艺术有多么美,是多么珍贵,值得我们每个人骄傲与自豪,更需要重视与保护。他做的,是一件件具体而微、有质感的实事,甚至将自己同样热爱的艺术创作都降到了次要位置。他把那个小写的“我”,完全融入、献身于一个大写的“民族”之中。

  为了自己热爱的艺术人文学科建设,乔晓光倾其所有、不遗余力,过程堪称筚路蓝缕。他克服的不仅是资金的短缺、条件的简陋,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困苦、冷眼嘲笑——他和他的学生们曾遇到过很多来自方方面面的不理解、不支持。

  然而,当有所建树时,乔晓光心中只有感激。他感激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感激中央美院搭建的平台,让自己能够从事热爱的工作,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他感谢那些曾经支持过自己的老师和朋友,感谢妻子刘云这么多年默默的承担与支持。甚至,他还感谢那些曾经走过的困顿坎坷,说,那都是人生的收获。

  今天,乔晓光依然在路上。

  但愿那些传递正能量的真诚与纯粹能够成为迷雾中的灯塔,让文明与高尚的光芒照亮更多平凡的心灵。让我们抛弃掉那些丑陋与猥琐,去过一种正确而真实的生活。

衡水晚报记者 韩雪

  • 上海企业画册印刷: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上海企业画册印刷: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上海这座商业高度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企业画册印刷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犹如企业的一张名片,是展示企业形象、产品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关键媒介。那么,在众多企业画册印刷服务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如何才能让自家企业的画册印刷品脱颖而出呢?首先...

    2024-11-21 4

  • 上海企业画册印刷:能否成为企业营销的破局之钥?

    上海企业画册印刷:能否成为企业营销的破局之钥?

    在上海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商业大舞台上,企业营销手段层出不穷,而企业画册印刷作为一种传统且经典的营销方式,不禁让人思考:它能否成为企业营销的破局之钥?从视觉传达的角度来看,上海企业画册印刷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本精心设计印刷的画册能够以...

    2024-11-21 4

  • 上海企业样本印刷:呈现品质与专业的完美结合

    上海企业样本印刷:呈现品质与专业的完美结合

    企业样本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展示产品和服务,还传达品牌的价值观和承诺。上海企业样本印刷服务提供商以其高品质的印刷技术和专业的制作,已成为企业展示专业形象和吸引客户的首选伙伴。本文将深入探讨上海企业样本印刷如何完美结合品质与专业...

    2023-09-05 493

  • 上海宣传画册印刷:将您的故事以独特方式呈现

    上海宣传画册印刷:将您的故事以独特方式呈现

    宣传画册是传达品牌故事、产品优势和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工具。上海宣传画册印刷服务提供商以其创新的印刷技术和专业的设计,已成为企业和组织传达信息、吸引受众的首选。本文将深入探讨上海宣传画册印刷如何以独特方式呈现您的故事,塑造品牌形象,吸引客户。*...

    2023-09-05 308

  • 上海教学课本印刷:培养未来的知识传承者

    上海教学课本印刷:培养未来的知识传承者

    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未来的关键,而教学课本是知识传授的核心工具。上海教学课本印刷服务提供商以其高品质的印刷技术和教育意识,已成为教育机构和出版商的首选合作伙伴。本文将深入探讨上海教学课本印刷如何为培养未来的知识传承者提供有力支持。**卓越印刷,...

    2023-09-05 231

  • 上海说明书印刷:传递信息的精湛艺术

    上海说明书印刷:传递信息的精湛艺术

    说明书是将产品信息、用途指南、安全注意事项等重要信息传达给用户的关键工具。上海说明书印刷服务提供商以其高品质的印刷技术和专业的设计,已成为企业和制造商传递信息的首选合作伙伴。本文将深入探讨上海说明书印刷如何以精湛的艺术方式传达信息,确保用户...

    2023-09-05 224